返回首页

站桩的起势与收势?

239 2024-03-13 20:31 admin

一、站桩的起势与收势?

站桩的起势是锻练站桩开始的热身,也就是站桩锻

练的冷起动。这是所有喜欢健身的人都明白的道理。站桩的起势和其它的锻练热身有着差异化的不同,这是站桩健身修练的特殊性与其它健身方法不同的差异性。站桩的起势就是锻练时的热身预演练。

站桩锻练讲究的是自然呼吸下的形松意紧。心静,形松,呼吸自然,是站桩的最基本的方法。它诠释的是站桩的锻练精典精华,站桩健生是中华养生文化中的一种独特的修练方法,它练气又练形。神形兼备,让人的精气神得到整体健康上的全面提升。

站桩。中华传统武术,中华养生文化—个从古站到今的功法。怎样锻练它能为身体健康提供健康的正能量,如果选择站桩锻练身体,就需要了解站桩是怎样的一种健身方法,怎样锻练。这样才能正确得法的练好站桩,达到保健养生,強身健体的效果。

站桩锻练的起势涵盖很多,对场地,锻练时的心境,功法的选择,时间的安排...,怎样锻练是一个系统的工程,只有正确得法才能锻练成功。尤其是站桩的起势,它是获得站桩成功的始发站。

站桩的起势就是锻练时的热身。首先要心静平衡,丢掉心中的诸多思想杂念,没有心猿意马的多元杂想,专一的思维意思,意念的全程跟进,捡查我的练功开始的确认。我现在开始站桩了,身体要放松,呼吸要自然,全身不要有硬劲蛮力的存在感。放松从头开始,头顶上悬头发有一种被拽又不紧的存在感,双肩下沉,微内扣。手架有(沉肩垂肘)的表像,沉肩坠肘,含肩拔背,是让摆放手架有一种舒适感,它会让你自感舒服,渡过寂莫摆放手架

在时间上的难关,腰要直又不僵硬,双腰眼凹陷

它就是对塌腰的要求。双膝微弯,有坐櫈的存在感

似屈非屈,似坐非坐,双脚掌十趾微微抓地,脚掌心空涵。一切准备就诸,想怎样站就怎样站。

二、太极拳起势到到收势回到原点上吗?

初学要求是就是,到练好了只要步法对练到哪里就哪里再收功,不要太刻板只要身体姿势正确,拳路能连上就是任何地形都了能练太极,初级要求就正身体姿势和套路熟悉度会不会原点不是重点

三、为什么陈小旺太极拳收势和起势不同面前?

传统的陈式太极拳一路起势与收势面向相反。即:面向南起势时,收势面向北;反之亦然。

传统的陈式太极拳二路也是起势与收势面向相反。即:面向南起势时,收势面向北;反之亦然。

当一路与二路连在一起打的时候,起势与收势面向才相同。

不仅如此,单独打一路或二路时,收势也不会回到原位。而一路、二路连打时,收势时不但面向回到起势的方向,而且位置也回到了起势的位置。

现在,很少有人一路二路连续打了,许多人也不知道陈式太极拳传统的打法。

单独打一路或二路时,为了收势与起势面向相同,通常会在接近尾声时加一个”风扫梅花”使身体来一个180度旋转。

四、孙式太极拳怎么收势?

关于这个问题,孙式太极拳的收势步骤如下:

1.将左脚向左侧迈一步,与右脚分开。

2.将左手自右侧向左侧旋转,同时右手自左侧向右侧旋转。

3.将两手分别向身体中心汇聚,直到两手掌心相对。

4.将两手掌心合并,向下压缩,直到手臂伸直。

5.再将两手向身体中心收回,同时右脚移动,回到原来的站立姿势。

6.最后,将两手放在身体两侧,回到起始姿势。

注意收势时要保持身体平稳,动作流畅,不要出现急促或僵硬的情况,以免影响练习效果。

五、太极拳“起势”的练法?

太极者无极而生,动静之机,阴阳之母也。起势是太极拳由无极到太极的开始。起势中的要领将贯串于整套太极拳之中。一个太极拳起势,可以说“已尽含太极精蕴”。由起势入手,通过渐修顿悟,掌握其窍要,再由此切入,即可进入太极拳殿堂。可惜很多太极拳爱好者对它不够重视,以至于苦练一生还没入门。虽然陈式、杨式、吴式、孙式的起势的外形和意念有所不同,但用意不用力是相同的。太极拳起势要从用意不用力入手。  要练好起势,也须遵循循序渐进、由浅入深的程序。过程大体可分为入门、进阶,登堂入室三个阶段。现分述如下:  一、 入门  初练时,不要想过多要领,每次只想一个要领,练熟形成自然后,再想下一个。这时应以求外形正确为主。要求:立身中正,全身放松,二目平视,精神内守。两手松掌,徐徐提起,渐渐垂下,提手是吸,垂手是呼。  动作要领:在两臂未举之前,应仔细检查一下预备式是否符合要求,头颈应正直松竖,下颌略向后收,意寓顶劲,眼向前平视。含胸拔背。然后开始做动作,这时思想要集中在动作上。  第一步,两臂缓慢向前轻轻抬起至高与肩平,手心向下,十指微曲,要轻灵无滞,两臂平举的速度确定整套太极拳的速度。做两臂平举时,先要意识到怎样举,然后再徐徐举起,两臂前举时两肘不可挺直,须有下坠之意。即使是已经练得很熟练,也要这样做。否则,内外动作容易散乱。  第二步,两臂与肩平后,由吸气转为呼气,双手下按掌心吐力。随手下按至跨前(或跨侧)掌心向下,同时屈膝下蹲,确定整套拳的高低程度。双手下按时要用意识沉肩坠肘,使膝肘相对,两肩不得耸起、紧张或用力。必须松开下沉。十指随呼吸而张缩。下按到极点时,要呼出全部空气,十指伸张。沉肩坠肘,两臂前举及两掌下按时均须沉肩坠肘。两肘下沉带动两掌下按时,要以肘尖带动手掌,在两掌已按到两胯前,仍然要求坠肘。(这时的坠肘可以这样理解:就是两肘微曲,使小臂微弯,这样肘尖突出,仍然可以达到“坠肘”的要求。要做到坐腕。所谓坐腕就是把掌根下沉,注意不要用力翘起,要自然才能把劲贯至掌根,手指也有微胀的感觉。能坐腕才能“形于手指”。从两臂上举到两掌下按其间不可停断,要均匀圆活,绵绵不断,在两臂举至肩平时即下落,不可停顿,要做到“似停非停”。  在这个阶段,关键要练姿势的正确、熟练、自然、协调。要调节到符合生理自然条件,特别注意不可养成前俯后仰的毛病。这样才能达到孔子所说的“率性之谓道”的要求。  二、 进阶  这一阶段要能用意念,调呼吸,熟知用法。起势不仅是动作的开始,也是用意导引行气的开始,全部动作在一吸一呼中完成。这时形与气是紧密相关的,气与意又是密不可分的,四肢动作,要从其规矩、顺其自然。外面形式之顺,是内中神气之和。外面神气之正,是内中意气之中,所以能见其外而知其内也。“内外合一”是外形正的真正目的。 “起势”也有它的技击攻防作用。例如(刘晚仓传)敌人从外线用双凤贯耳来攻我时,我则采取起势,将精神凝注于手背腕骨之间,用来沾取敌臂,将气沉入丹田,仔细听劲,或转腰,或卷腕均能化解来劲。  口诀: “太极起势精神敛,虚领顶劲呈自然。抬起双臂松无滞,调和呼吸守丹田。寓意对手取外线,立肘上棚沾其腕。雕弓直放转腰斜,双风贯耳奏效难。” 用法还有(王辉璞传):腕部前棚,对手将自己手腕攥着时,我将五指撮拢回收使腕部向前突出,击其拳心而使对方身体重心倾斜后仰跌出。腕部下采,对方攥着我手往后拽时,我随即将五指舒伸,向下向后沉采(注意松肩坠肘,松腰屈膝),此时对方及应手前扑跌或前栽。即为“仰之则弥高,俯之则弥深,进之则愈长,退之则愈促”的典型用法。不仅限于此,还有一些用法及变化,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,爱好者可自行领悟。  太极拳运动全在手领(即端引),转关在松肩,坚持练习则肩的骨缝自然能够松开,不能勉强,肩松不开则转关不灵。肩如能松开,则全胳膊往来屈伸,如风吹杨柳,天机动荡,“活泼泼毫无滞机”。所谓“得势争来脉,出奇在转关”。在手将起之时,要使手能承住来势,使对方不能割断我之神气血脉,在承接之后,要使之能得机得势。来脉真,机势得,转关自然灵动。“打拳者,手要极虚极灵,物有挨即知,即能随机应之,不惟手,即背面全身尽是虚灵”。中气要运到手指头方为运足。  三、登堂入室  这一阶段身形要领已基本掌握并形成自然,要注重用意不用力。要做到用意精至,全神贯注。自然进入虚、静的境界。能虚,则血脉相和;唯静,方能达到察精观微的境界。起势之前,应先镇心凝神。开始由意动,然后劲动,转接处要一线穿成。气宜鼓荡,神宜内敛;勿使有凹凸处,勿使有断续处。其根在脚,发于腿,主宰于腰,形于手指。由脚而腿、而腰,总须完整一气。要练出鼓荡之劲。  口诀:“立身中正顶头悬,腹内松静气腾然,三阳聚首于百会,气沉丹田在关元。太极长拳号内劲,呼吸导引十四经。吐呐本是内家功,推陈布新调元神”。  要心平气和。以百会穴领其全身。即所谓“虚灵顶劲”。“顶劲者,是中气上升上冲于头顶者也,不领则气塌,领过不唯全身气皆在上,足底不稳,病失上悬,即顶亦失于硬,扭转不灵,亦露笨像。是在似有似无,折其中而已。”特别要注意不要领过,一些爱好者将顶劲领过,以至于颈部僵硬,转动不灵。自头顶、躯干至会阴始终要成一条直线,两眼平视前方。要含胸拔背,小腹部要微向里收,叫做敛腹。尾闾要收起,命门穴要饱满,从涌泉到百会穴上下一气贯通。全身要放松,摒除杂念。使脚掌脚趾贴地,脚趾无离地或抓地感觉,这样全脚受力均衡,气机也就自然地随之发动。手臂棚起时,从梢节一沾而起,中节相随,根节相摧。意念在手指肚;收胯坠肘,意达命门。迎身平肩,旋落丹田,归于涌泉。重心落于涌泉,劲起于足跟,带动两臂向前并举,小臂不能有力,举至肩平。然后沉肘坐腕舒指,把意识送至指肚。  手臂下落时,气血由手指甲开始通过含胸入地。意念则在手指甲。两臂一起一落,伴随着两臂的起落,两脚也同时有双沉或双轻的变化,不能浮,也不能重。从脚底的松紧分布来,,同一只脚在沉时或轻时,还有阴阳之分。 “脚尖--脚跟--脚心”是太极拳起势的关键。手臂前起时,手随势而起,人的重心前移至脚尖,有下沉拔开的意念。由脚 跟向脚尖,涌泉像泉水由地面向上涌起,丹田有如平静的水,无动相,相不外露,但看不见的气像海中的涌,一波接一波地向前涌动,是气如海水中的能量不断蠕动,这一刹那便必须蓄劲,蓄劲是内蓄,是气蓄, 顺着自己的气,带动横隔膜的下降,使身体内的元气、真气引下丹田。把气往下至尾闾, 倒运渡命门,到夹脊,变成牵动往来气贴背, 由下向上引,融合自己的神、意、气、劲、势,此时发劲象似推波助澜把对方发出去了,即为采浪花。后移时,手随势而沉,人的重心后移至脚跟,有自海底上拔的意念,回复到涌泉后,依靠尾闾的摆正,意气入地,上下贯通,中空无挂碍。  中间胸腹至天突穴至关元。要平心静气,不要使横气填塞在胸中。胸膈横气要卸到脚低涌泉,要“吸气由丹田,呼气归涌泉”即使不能卸到涌泉,也应当卸至丹田。将胸松开,胸一松,就能感觉到全体舒畅。  “以心行气,以气运身”是太极拳的一个特点,以心行气是心为发令者,气是奉命而行的“传旗”;先意动而后形动,主要是将内在意识贯注于外部动作之中。要把意念注于动作之中,而不要存想气在体内如何运行,即是“全身意在神,不在气,在气则滞”。显于外部动作的神态是内气活动显露于外的表现。一定要在松、静的基础上进行,这样意识才能引导气血下降,达到上虚下实。上虚是指上体(脐以上)虚灵;下实是指下体(脐以下)充实。并要注意气沉丹田,再进一步从丹田沉到涌泉。气沉丹田是在松静的基础上,通过沉肩、含胸、敛腹、松腰、收胯等动作在意识的引导下,有机地联系起来,以引导气息下降为实现的。  气沉,松腰,腹净,含胸,拔背,沉肩坠肘,节节舒展。动静虚实,开合刚柔,缓之急之。这种混合之劲就是鼓荡之劲。即从以意行气,以气运身,由心气贯串,阴阳变化而来。犹如飓风骇浪,似行云流水,载沉载浮,大气鼓荡。风云莫测。太极推手中最后功夫为“烂采花”又名“踩浪花”,就是以鼓荡之劲鼓动对方,使对方如海船遇风,出入波涛之中,倾斜颠簸,立身不稳,感觉眩晕无主。太极起势是太极拳鼓荡劲的入门练法。在起势中练出单向鼓荡劲就可说太极起势已登堂入室了。  学太极拳有一句话叫:“起势难。”说难不是说动作的姿势难,而是说起势没有动力源,因为太极拳的动,不能是自己的动,也就是说不能是配合的动。因为在起式之前没有动力源,此时胳膊是抬不起来的,抬起来了就是人为的动、是自己动、是配合的动、是肢体运动。正确的起式应该是内动带外动、是意动带气动、气动带形动、一动无有不动的动、即便是这样还要有个量,也就是说,该动多少就动多少,少动一点是不到头,多动一点就是过,就是妄动。在做手上伸时,让人轻按、轻抚手臂面上任意一点,相互感觉一下是否“顶住了劲”。感觉像推门而不欲其响,轻了门推不开,重了门轴就要响。两脚要像踩在棉絮之上,不能全脚踩实。太极拳要求“其根在脚,发于腿,主宰于腰,形于手指,由脚而腿而腰,总须完整一气,向前退后,乃得机得势,有不得机得处,身便散乱,其病必于腰腿求之,上下前后左右皆然。”“凡此皆是意,不在外面”欲在手上有内劲要从腿下求,一点有劲全身求。即所谓求“整劲”。如具有整劲,在起势中就能体会到。可以请一人用双手按住自己两碗、二小臂或二大臂,起势能轻松将其发出即可。  推荐几种练法:1、冯志强著《太极拳入门》中起势练法。要点,起势前默立时间要充足,要达到无极虚无之境后才能随心意而动;2、刘晚仓、刘石樵著《太极拳架与推手》中起势练法,要点,意念与用法的结合;3、张耀宗著《吴氏太极拳简化练法》中起势练法,要点全深松静,特别是肩要松透,这时二手回勾手心,二手自动抬起,不须勉强;4、王辉璞著《吴氏太极拳》中起势练法,要点,要通过找到腹净的感觉,调身、调心、调气;魏树人著《杨氏太极拳述真》中起势练法,要点,掌中小球和三个气圈的应用。5、孙南馨著《杨式太极长拳》中起势练法,要点,命门后鼓,劲贯指稍,由“极柔软产生及刚坚”。  上述练法应先练一种,一种练通(大约需要1-4个月),其它练法一练即通(快的几分钟,慢的几天),上述各种练法各有巧妙,令人回味无穷。  孟子曰:“大匠诲人,必以规矩”,规矩者,方圆之至也,以之诲人是大匠所能也,至于巧,这是遵规矩而不泥规矩,脱规矩而自中规矩。而要志不可满。谚有曰:“天外还有天,一满即遭损”。  最后以“自当从良师,又宜访高朋。处处循规矩,一线启灵明,一层深一层,层层意无穷,一开连一合,开合递相承。”与太极拳友共勉。

六、24式太极拳收势的口诀?

一呼气翻掌分手

二呼气垂碧落手

三呼气收左脚并步站立两手向外翻掌,手心向下,两臂慢慢下落,停于身体两侧,左脚慢慢收至右脚旁并步,目视前方。

一、起势

①两脚开立,②两臂前举,③屈膝按掌。

二、野马分鬃

A.①收脚抱球,②左转出步,③弓步分手。

B.①后坐撇脚,②跟步抱球,③右转出步,④弓步分手。

C.①后坐撇脚,②跟步抱球,③左转出步,④弓步分手。

三、白鹤亮翅

①跟半步胸前抱球,②后坐举臂,③虚步分手。

四、搂膝拗步

A.①左转落手,②右转收脚举臂,③出步屈肘, ④弓步搂推。

B.①后坐撇脚,②跟步举臂,③出步屈肘,④弓步搂推。

C.①后坐撇脚,②跟步举臂,③出步屈肘,④弓步搂推。

五、手挥琵琶

①跟步展手,②后坐挑掌,③虚步合臂

七、太极拳的劲道与势法?

1、太极拳八种劲道是掤、捋、挤、按、采、列、肘、靠

2、这八劲个劲别、这些都在拳架子里面、如果要练习这些劲别、就要从练习推手中慢慢领会、和提高、所以说掤、捋、挤、按、须认真、上下相随人难侵、任他巨力来打我、四两拨动八千斤。

3、太极拳,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是以中国传统儒、道哲学中的太极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,集颐养性情、强身健体、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,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,中医经络学,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、柔和、缓慢、轻灵、刚柔相济的汉族传统拳术。

八、太极拳起势的目的是什么?

太极拳的起势的目的是运动开始前的准备:站稳,调息,意念。

太极拳的起势:

1,左脚向旁开步,与肩同宽处从脚尖、脚掌、脚跟逐步落下站稳。全身放松。

2,两臂慢慢抬起,与肩同高。同时深深吸气,意念气沉丹田。

3,两手两臂慢慢下按,与腹部同高。同时慢慢呼气。意念手下有球。

以上是起势,然后就开始正式的动作。整个套路都要顺着起势打的基础走下去:抬吸落呼,开吸合呼。迈步如猫行,运劲如抽丝……

九、杨氏太极拳的起势练法?

练拳不仅要熟练的掌握动作要领,更重要的是要配合呼吸。如果只练动作,而不管呼吸,那就和做操没有区别了。只有把呼吸掌握了,形、神、气一体了,才能打出太极味道。杨氏太极拳起势:

1,两脚靠拢,含胸拔背,虚领顶劲,沉肩坠肘的站直。

2,深深的吸足一口气,慢慢的呼,气沉丹田。

3,左脚开步,两脚与肩同宽。

4,两臂慢慢抬起的同时吸气,意念两个中指都拴了根绳,绳拴了个球,球在水底下。手臂抬起时,把水中的球带出水面。两臂端平。

5,两臂慢慢下按的同时呼气,意念把球按进水里,两臂按到腹部高度即可。

呼吸的要领是:抬吸落呼,开吸合呼。

十、24式太极拳起势到收势是不是站在同一位置?

是的。

24式太极拳起势在哪里,收势就应该回到哪里。但很多老年人做不到,原因是动作不规范造成的。

1,左右弓步时,两条腿走在一条线上,两腿左右距离不够。

2,云手向左后方撤腿动作不对,打成了横走。

3,下势腿应向体侧后方撤,打成了横伸腿……

由于动作不到位,左右步迈得没有规矩,路线与设计差的大,想走回去,回到起势的位置,做不到。

顶一下
(0)
0%
踩一下
(0)
0%
相关评论
我要评论
用户名: 验证码:点击我更换图片